2023春季,短鯛疑似鏈球菌感染案例分享

冬季入春都是魚類疾病好發的時期,不僅原蟲會延續冬季的活躍、細菌也開始來搞事,最討厭的是連病毒也會開始來湊熱鬧,請各位飼養觀賞魚的魚友和業者朋友們多多留意,在此時清理環境務必要特別注意觀察,若操作過大,很容易會讓水中的微生物們重新決鬥一輪,而且因為是春季的關係戰場會十分混亂,飼養的活體生物在戰場裡面就會一個不注意就發生脫膜、夾尾、中毒、水質不適或是遭病原菌侵害而導致疾病發生等狀況。

但發生這些狀況時,喜歡觀賞魚的朋友也不用太過緊張,大量換水稀釋水中毒素後、加入鹽巴使水中鹽度維持千分之0.5的濃度(每公升水對0.5g鹽)、加強水流和打氣即可快速緩解。

而在這個病原菌大亂鬥的時期,也是有不少觀賞魚自海外輸入、問市,也有許多觀賞魚愛好者都趁這時候入手魚隻,這時請千萬要冷靜,當開心地購得喜歡的魚隻時,請務必落實檢疫的操作,因為春季的疾病真的太多樣了。

近期接受魚友預約諮詢,就碰到了在水產養殖常見、但觀賞魚卻許久不見的疑似鏈球菌Streptococcus spp感染案例。備註:由於諮詢過程為線上進行,僅能由影片和照片交叉比對,再依照自身臨床經驗、期刊資料判斷之,在尚未進行正式細菌鑑定前以「疑似」稱之。

鏈球菌屬之細菌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底泥、淡海水水域甚至生物的腸道中都經常可見,此菌具莢膜,屬於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的好氧菌。此菌種類繁多,其中部分種類會造成生物的疾病,以魚類的鏈球菌疾病來說,病原多為 Streptococcus iniae, S. agalactiae, Lactococcus garvieaeS.dysgalactiae等四種,在全球的淡海水水產養殖魚類方面造成了每年超過一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根據記錄全球有近30種養殖和野生魚類均對此菌有高敏感度,其中感染的大宗是鯉魚、鯽魚、台灣鯛(吳郭魚)、石斑、金目鱸、笛鯛、金鯧、石首魚(午仔魚)、鱸魚、鱸鰻及虹鱒等魚種。

此病多好發於春、夏季水溫上升時,在臨床上一般常見之病徵會有嚴重的單側或雙側凸眼、眼球混濁、食慾減低、體表病變體色發黑、泳姿異常、腹部腫大或腹水及顯著的各鰭基部與口腔、鰓腔、肛門的充血泛紅等狀況,解剖可見鰓絲充血、心外膜炎、肝脾壞死、腸道充血、腹水、腦膜炎、腹膜炎、敗血症等症狀。

若將魚隻樣本攜至實驗室,由體內病變臟器病灶採樣後,可將組織樣本塗抹於玻片進行革蘭氏染色,以1000X進行鏡檢可見紅色呈鏈狀排列之球菌菌體,即可鑑定為鏈球菌感染。若需進一步進行分子鑑定則需進行細菌純化培養並以16s rRNA進行基因定序比對、或以具種別特異性的Primer透過PCR鑑定之。

此菌雖在食用魚方面有大量研究,但在觀賞魚目前進行的研究較少,因此相隔多年又見到似曾相識的臨床病徵後,經魚友同意分享相關照片及處理資訊,並透過此案例,在此將筆者過去協助處理檢驗和臨床快速觀察與對策彙整,希望能在未來對遭遇類似案例之魚友們能夠盡快做出判斷、進行處理止損。

此案例中,主要發病缸飼養物種為多隻自繁之維吉塔、伊莉莎白、荷蘭鳳凰等短鯛,並同時混養燈魚、鼠魚,固定水溫為25度,在約莫發病前一個月(2023/1/5)加入了未檢疫的野生新魚,當時並未發生異狀,而在2023/2/1開始發現短鯛夾尾之狀況,並在2/4開始陸續死亡,便清理過濾器同時加入鹽巴維持千分之2濃度,並連續2日均更換30%水量,然2/6維吉塔開始大量死亡,大量個體死亡前出現體色發黑、泳姿行為異常、緊迫、夾尾、凸眼、眼睛混濁等狀況,而同缸的燈魚、鼠魚僅有因水質產生些微緊迫,完全沒有產生任何病徵。另他缸七彩亦出現了類似病徵。

飼主撈出瀕死待剖的短鯛,可見泛紅充血
同飼主他缸發生體色異常、鱗片脫落、鰭基充血的七彩

在線上溝通往來過程中,委請飼主剖開剛死之個體,同時撈出瀕死魚隻犧牲剖檢之,經多隻個體剖檢在照片中可見鰓部異常充血、腹膜充血紅腫、肝腎發炎、脾臟腫大,部分瀕死個體犧牲後肝臟可見滲出物,而瀕死之魚隻鱗片輕觸即脫落。

內臟爆啦
眼睛凸出、鰓絲充血

在過去亦有相關報導、撰文提到短鯛的鏈球菌感染狀況,而筆者過去在七彩、神仙魚、金波蘿、三湖鯛、花豬等多種鯛魚都有經手過鏈球菌感染案例,全數案例都有類似的病徵狀況,而此案例中,確認了上述臨床症狀及剖檢病徵後,雖推測高機率為鏈球菌感染,然而數年未見此病,為避免判斷錯誤,即刻查詢資料後,便更近一步判斷之。

在水產養殖礙於法規限制,能使用的藥物十分有限,現多使用Amoxicillin等抗生素混合餌料進行投餵給藥治療,在進行實驗室分析養菌確認藥物反應時,現場也同時觀察效果並調整藥物。然而,在實驗室中透過藥物敏感性測試展現出效果的抗生素,在實際現場使用時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病原菌便會產生抗藥性,接著很快的捲土重來而再次發病,另,由於此病的病程發展快速,因此在反覆的操作中經常造成從業人員的大量損失,現即使遭遇此病,除了專業人員的分析檢驗外,亦需仰賴第一時間的經驗判斷快速進行處理,方能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但觀賞魚的世界中就輕鬆多了,有多種廣效性的細菌藥物可供選擇,於是在推測出病原菌後,確認飼主手上的魚類常備藥物有S牌的綜合魚病治療劑,便建議將病魚全數撈出獨立處理,並依照其標準劑量使用,而在藥物施用後病情便在1日內停止擴散,且存活魚隻全數健康,完全恢復正常之活力和體色表現(見下方影音),後續僅需將療程完成,並待日後進行補養支持魚隻代謝即可。

在此亦提供快速判斷的技巧與可能會產生的問題進行匯總如下:

Q1. 比較沒經驗的飼主在魚缸飼養過程中,如何在初期就快速分辨魚是緊迫、產氣單孢菌還是鏈球菌感染?

A: 在此提供快速判斷的初期症狀懶人包-

症狀

緊迫

產氣單孢菌

鏈球菌

行為和呼吸

喘、躲起來縮在角落或尋找掩蔽物、對外界警戒

喘、不會特別躲避、趴缸、有氣無力、對外界反應弱

喘、異常泳姿(90度垂直游泳或漂移)、對外界警戒

體表與體色狀況

慘白或發黑、粘膜可能增生

粘膜異常增生、病灶發白充血腫脹破損

慘白或發黑、粘膜不會增生、體表無顯著病灶、鱗片有鬆動感輕觸即脫落

鰭況

若為水質因素可能夾尾(亦形容為針尾或棒尾)、融鰭

爛尾、鰭破損至鰭條、大範圍充血發炎及粘膜脫落

縮尾、各鰭基部泛紅、中大型魚肛門可能充血泛紅

眼、口、鰓

若為水質因素可能眼表面發白、口無異狀、鰓略發紅

眼睛無礙、吻端與上頜可能泛紅腫大、鰓可能有大量黏液分泌與增生潰爛

眼部單側或雙側顯著突起、眼窩充血、眼球白濁、口周圍/口腔/鰓腔充血泛紅

發病溫度與病程時間

無關溫度,解除緊迫原因後,數小時即可恢復

溫度越高病程越快,建議22-24度處理為佳。常見約發病起約3-7日會大量死亡

溫度越高病程越快,建議22-24度處理為佳。發病起1-2日即大量死亡

傳染性

所有魚都會有

短鯛、七彩、神仙、慈鯛、三湖鯛等,目前案例大多都是鯛為主

如果不會看,請著重注意:

某特定鯛魚種類之眼部有無混濁或突起、各鰭基部有無充血,只要這兩處有問題再搭配體色、鱗片狀況、行為異常的觀察評估,即可進行初步判斷。

Q2. 很害怕入缸帶菌,可以預防性下藥嗎?

A. 鏈球菌也是常在的條件性病原菌,但在觀賞魚的世界中發生再處理即可,因為雖然致死率高、傳染性強,但此病具某種程度的物種專一性、使用廣效性藥物好消滅的兩大前提下,只要落實檢疫和水質控管,就算發生了只要觀測到盡快處理即可解決,若預防性下藥,反而會傷害魚的內臟器官,將會導致代謝和內分泌異常與免疫力低下,不僅會讓魚體弱早夭,還會增加飼主日後照護的難度,故建議不要預防性下藥。

Q3. 如果遭遇此病,環境設備要消毒嗎?

A. 要,請將濾材清洗曝曬後,待療程結束、病情緩解後,再行重新建立系統。

以上資訊,非常感謝飼主願意提供案例進行分享,希望未來各位魚友遭遇這類病程發展快速、殺傷力強的魚類疾病時,可以在第一時間快速處理止損,若有相關問題,歡迎透過官方LINE@詢問喔!

參考資料

  1. Pier GB, Madin SH. Streptococcus iniae sp. nov.,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 isolated from an Amazon Freshwater Dolphin, Inia geoffren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76, 26 (4): 545–53.
  2. Y Geng et al.,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an emerging pathogen for cultured ya-fish, Schizothorax prenanti, in China.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 2012 Aug;59(4):369-75.
梧桐
梧桐

梧桐本人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