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到底在做什麼?揭開七大關鍵領域,讓你掌握職場升級的核心技能

不論是新鮮人、職場小白,還是中小企業主、新創者,大家都對行銷人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有許多困惑與疑問。

「行銷不就是發個社群貼文、做點廣告、辦活動嗎?」
「我需要擴大知名度,是不是只要交給行銷人就能搞定?」
「為什麼公司的行銷常常一人包山包海,還做得不夠好?」

這些問題其實都指向一個核心:行銷工作的範疇非常廣,且不同公司規模、產業背景,對行銷的期待也大不相同。 本文將帶你從七大領域出發,了解行銷技能樹的全貌,並提供新鮮人與中小企業老闆、新創業者一些實用的建議。

為何行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行銷的核心簡而言之,就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連結樞紐」。它不是單純發傳單、貼貼文,而是聚焦在「產品或服務」與「市場需求」之間做出最恰當的結合。大多數人只看到行銷的表層行動(辦活動、買廣告),卻忽略行銷人所需的綜合能力,如市場調查、策略規劃、溝通協調、甚至基本財務概念等。

行銷做得好:企業不僅能讓產品被看見,更能持續成長、穩定變現。

行銷做得差:只會淪為成本中心,導致「花錢看不到成果」的印象。

此外,公司規模或產業型態也會影響行銷分工。大型外商或集團通常有完整的行銷組織與SOP;中小企業或傳產則往往「一人包辦行銷、業務甚至客服」。這種人力配置的差異,更容易讓行銷定位變得模糊,也容易產生撞鬼的情況(如老闆或同事對行銷的期待混亂之類)。

行銷基本的七大專業領域:拆解技能樹,找到你的定位

如果你想更精準地理解行銷的工作範疇,不妨先看看下面這七大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專業點,卻又彼此交織、環環相扣。

1. 市場研究 / 市場調查 (Market Research)

目的:透過問卷、訪談、數據分析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偏好、行業趨勢、競品動態。
意義:為行銷決策提供「客觀依據」,避免單純拍腦袋做策略。
小提醒:數據只是工具,行銷人也需具備一定的直覺與洞察力,但前提是有客觀的基礎作為支撐。

2. 品牌行銷 (Brand Marketing)

目的:打造品牌形象與定位,維持品牌識別在各種管道的一致性。
工作範圍:品牌核心價值的塑造、公關活動、社群聲量監控。
成果指標: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心智佔有率、媒體曝光量等。

3. 產品行銷 (Product Marketing)

目的:確保產品本身具備獨特賣點,並讓市場理解它的價值。
工作範圍:定價策略、包裝設計、競品比較、產品定位。
跨部門合作:需要與研發、業務單位緊密協同,才能把產品優勢最大化。

4. 數位行銷 (Digital Marketing)

目的:在網路及社群平台上開發與維繫潛在客戶。
涵蓋範圍:SEO、SEM、社群經營、電商運營、內容行銷、網路廣告投放。
特性:節奏快、可即時調整與迭代,需要持續監控數據與市場趨勢。

5. 市場公關 (PR)

目的:維繫與媒體、消費者、大眾之間的良好關係,並在必要時進行危機處理。
工作重點:撰寫新聞稿、回應媒體詢問、策劃公關活動,或在社群上進行話題操作。
與行銷的關聯:公關敏感度可幫助行銷人精準掌握消費者情緒與輿論走向。

6. 行銷企劃 (Marketing Planning)

目的:將公司或客戶的需求轉化成可執行的活動計劃。
工作範圍:活動籌辦、宣傳素材製作、媒體曝光整合、協調內外部資源。
成功關鍵:整合能力+跨部門溝通能力。相較於以上領域,企劃較偏綜合型,要求行銷人具備全局觀。

7. 業務開發 / BD (Business Development)

目的:開拓新的合作機會與營收管道。
與行銷關係:需要行銷端打造品牌渠道與市場氛圍,業務端再去成交。兩者相輔相成。
常見問題:部分公司模糊行銷和業務的界線,導致「混亂的職責」,但如果兩者協作得宜,就能讓企業規模快速擴張。

不同企業規模:外商與傳產、新創有何差異?

1. 外商或大企業

分工明確,容易學到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但彈性相對小。公司內通常有完整晉升管道(如 Brand Manager, Marketing Manager 等),也有清晰的 SOP。通常有較高的進入門檻,若撇除門檻不說,單論技能學習而言,通常建議適合想優先在「單一職能領域」精進的新鮮人投入,但除非職務輪調、或是接觸到多樣化的專案,並在專案中擔任不同專業領域的執掌擔當,否則未必適合想迅速累積多面向經驗的人。

2. 傳產或中小企業

一人多角,從市場分析到行銷企劃都可能一手包辦。當然,優點是進入門檻較低、技能樹成長速度超快,可累積大量實戰經驗,但缺點也是相對的,就是資源有限、壓力大,且老闆與團隊對行銷期待未必明確,這可能要先有心理準備。

3. 新創公司

變動快、資源少,需要綜合型、多工能力強或是內心狀態、個人特質衝勁高的行銷人。通常工作內容彈性大,可能同時負責數位行銷、公關活動、產品推廣,甚至與 BD、業務高度重疊,非常適合「不怕挑戰、擁抱變動」的行銷人,能在短期內磨練出極強的執行力與跨領域能力。

給行銷新鮮人與經營者的建議:如何一起提升行銷成效?

1. 行銷新鮮人篇

多嘗試、多實踐可以從實習、接案或加入校園社團開始,累積行銷企劃、數位投放、文案撰寫等實戰經驗。
找出專屬於自己的專長領域每個人天賦不同,有人擅長文案與公關,也有人數據思維強,能做廣告投放優化。先做廣度,再選一兩個核心技能加深。
持續學習行銷技術和工具日新月異,像是社群媒體規則變動、數位廣告平台的演算法,都需要定期追蹤更新。保持「斜槓」心態,才不會被瞬息萬變的市場淘汰。

2. 中小企業經營者 / 新創業者篇

先思考需求,再找行銷人你想增強線上銷售?還是希望提升品牌聲量?目標不同,就要尋找對應領域的行銷專長,或外包給合適的團隊。
設定 KPI 與預算行銷是投資,不是支出。即使預算有限,也要設立衡量機制,並在執行期間持續追蹤結果,進行優化。
給予行銷人足夠授權與數據透明地分享業務數據、顧客反饋,並讓行銷人有空間決策!畢竟當缺乏資源與資訊,行銷人難有好表現,也會減少創造力的發揮空間。

行銷工作範疇為何如此廣?掌握核心是關鍵!

看到這邊,我相信你可能已經被「行銷要做的事也太多了吧!」給震撼到。但其實,行銷職涯最迷人的部分,就是在於這個「技能樹養成」的多元性:從市場調查、活動企劃,到產品定位、公關危機處理,你都能在不同專案中不斷試錯、學習與成長。

同時,行銷也最注重「以結果說話」,不論是訂單成長、品牌口碑,或媒體關注度,都可以成為你成果的最佳證明。若你能在這條路上清楚定義自己的優勢(如數據分析、文案創意、協調統籌等),並願意為此持續學習、累積作品集,跳脫底層、成為中高階行銷管理人並非難事。

當然,每個不同位階的行銷人要面對的問題都不同,升上高階經理人要面對的職場政治角力或是鬼故事也不會因此比較少,但至少,薪資和自身能力也都足以應對這一切了。

站穩連結品牌與市場的「行銷樞紐」位置,才能讓企業穩健成長

最後,回到我們最初的核心觀念:行銷是企業與市場之間的橋樑,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挑戰卻能迅速累積成就感的職能。雖然有時會碰到撞鬼事件(如企業內部認知混亂、老闆或客戶由於對行銷有錯誤期待而下錯指令等),但只要你理解行銷工作的全貌,懂得透過溝通與策略,將七大領域的專業內化,就能在不斷變動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然,也得給各位一些小小的心理準備:就是當這七大領域的技能連續展開後,又會有其他的領域需要接觸,但這就是做下去時機到了自然就會明白的事,本文就不多做贅述。也在此提供對行銷工作有興趣的朋友們一些實用的小小建議...

若你是想入門的行銷新鮮人:請善用校園社團、實習機會,多試多學,並確立你想主攻的領域。

若你是中小企業或新創經營者:在投入行銷資源前,請先明確化需求,並給予行銷人才所需的授權與數據支持。

若你是已在行銷領域打拼:別忘了持續更新你的技能樹,同時培養公關敏感度與跨部門協調能力,才能不斷突破成長天花板。

本文的內容雖然只是一個大致上的框架,但希望對你釐清行銷職能與未來方向有幫助。若你對行銷領域還有更多疑惑,或想進一步討論技能養成、策略規劃,歡迎預約個時段與我聯繫和諮詢吧!(點擊前往預約

梧桐
梧桐

梧桐本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