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族從業者往往要應付客人比價、初學者狂問與老手高需求等複雜場景。只憑「老闆兼員工」式經營,容易手忙腳亂,客人也不好安頓!但其實,水族館同樣需要服務業思維,從拆解服務流程(SOP)到分眾服務、CRM(客戶管理),都能協助店家留住客人、強化品牌。本文將帶你重新審視「賣魚」也可以有更多附加價值與差異化競爭優勢。
春季來臨買氣提升:水族館客源複雜度升高
冬季告終、春季到來,隨著氣溫漸漸回暖,準備開缸或升級設備的初學者、尋找稀有品種或想要客製化服務的水族老手,以及在電商上比價左右逢源的價格敏感族群,都會同時湧進水族館。若店家單純仰賴經驗與老闆兼員工模式,一旦遇到人潮或高峰期,就可能難以兼顧不同客層需求。
因此,想在春天一展身手,服務模式與流程SOP就是穩定營收與顧客體驗的關鍵。
水族館也需要「服務流程」:脫離只憑經驗的侷限
1. 傳統困境:老闆兼員工,現場混亂
許多水族店家往往依賴老闆的專業或多年經驗。問題在於...
老闆不在店時:新手員工可能不知先接待哪位客人,也不知該如何快速判斷客人的需求。
客人對魚隻基礎需求不了解:店員要忙抓魚或餵魚,無暇說明,往往導致溝通成本上升。
2. 為何需要 SOP(標準作業流程)?
迎接客人—詢問需求—推薦產品—完成銷售—售後回訪:將這些步驟系統化,可以大幅減少員工流動或新人上手的難度。
過往面對客戶,多憑「隨機應變」,常出現同樣的錯誤:對老手客人講太多基礎,對新手一開始就介紹高級設備,造成消費、服務體驗不佳與成交率低下。
3. 客訴或售後服務,也將更有效率
有了流程,就可在客訴時檢查「是否當初就提醒水溫?是否在購買時記錄魚種不耐高溫?」等,避免只靠「生物不保固」一刀切法處理客訴,而流失長期客源。建立好的流程,不僅能幫你建立更好的溝通機制,也能維持店家形象。
分眾服務:初學者、老手、精算客三類型
1. 初學者:提供基礎教育與溫暖回訪
初學者一開始常不知道水質、水溫與魚隻習性的重要性,可能「盲買」導致魚群大量死亡。店家若多花點心力指導,如:
建議適合的缸體大小,避免一次上太大或太小,先抓個安全值;提供基礎水質知識或檢測提醒,例如開缸初期的亞硝酸飆升需要防範等,也可在售後3天或一週內提醒顧客檢測水質。
這些細心,都能大大提升初學者對店家的信任感,也促進後續消費。
2. 老手:重視客製與高階設備
畢竟老手基本觀念都懂,更關心稀有魚種、新器材或客製缸打造,千萬不要用新手的方式解說基本水質、浪費顧客時間。
也許可以專注在新進口魚種、複雜造景規劃、高端過濾系統等進階細節介紹與分享,或是辦一些小型講座或同好聚會,讓老手感受到你是同好、並能供應他所期待的深度服務。
3. 價格敏感族(精算客):用「差異化」攻克比價痛點
電商時代,很多人走進店裡,只為比價、看實品後再上網訂購。店家若一味跟著降價,毛利恐被壓縮;若態度強硬又可能被嫌貴、嫌棄服務態度等,將可能導致客人的流失。
因此,面對這類客戶,通則性的應對策略是強調你能提供的「附加價值」:如活體檢疫保證、到店維護、社群支援、專人顧問...等,大部分客人若明白你有「後續服務」可協助解決問題,往往願意多付些費用,讓價格不再是他們的第一考量。
客人篩選與「CRM(客戶關係管理)」運用
1. 不要害怕篩選客人
有些客人態度惡劣、或與店定位不符,非得硬接下來也未必能有好結果,可能到頭來就一堆客訴、浪費時間。水族從業者應懂得「挑客」,集中心力服務真正符合品牌定位或有潛力的客戶。
2. 做好基本紀錄,才能長期關懷
最基本的訊息紀錄,至少也要記錄下客人姓名、購買日期、魚種、設備、消費金額,並且透過Excel或是Google Sheet等報表系統、歸檔,接著才能針對記錄交易與售後狀況進行「再行銷」的動作,例如,可以隔 1 週回訊「魚狀況如何?」等。
此外,這些紀錄不僅能在客訴發生時作為依據,也能辨識出常客或大額消費者,進而設定 VIP 方案、優先通知新品到貨,可以做非常多的利用。
3. 結合售後服務與客訴:先確定責任歸屬
而當客人所購入的活體,真的不幸在短時間內發生意外,比如說消費隔日,就帶著死魚前來要求賠償,這時如果在前述紀錄查到「當初已明確告知水溫需求」、「建議隔離缸」等描述,那麼在有憑據的狀況下,業者也就能更客觀地與顧客協商該如何處理,而不是大費周章或用爭執的方式處理爭議。
在大部分狀況下,當業者有明確憑據時,不論是提供適度補償、還是溝通協調雙方能接受的賠償方式,通常在顧客角度都會有更高的接受度,同時這類紀錄的留存也能促進客人對店家的好感,降低客戶流失的機率。
服務不只是「賣魚」:觀念轉換四大要點
1. 水族館的營運其實要帶有「服務業」的思維
身為水族從業者,千萬別把店家、工作室只定位在「賣魚的地方」。實際上你在賣的應該是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包含飼養知識、設備安裝、問題排除與後續關懷方案等。
因此,適時的參考其他行業的客服經驗,不只能減少糾紛,也能提升店家品牌力。
2. 人性化管理與運作效率應並重
如果擔心客製化太耗力,可分階段執行,比如說:
小店運用人情味:與客人保持熟悉感、拉近距離感。
中大型店面可排班、分工:不論是面對不同類型客戶的專人接待、專人維護,也可進行系統化的服務教育訓練、並且建立落實有效率的服務與溝通流程,才能兼顧組織的整體運作順暢有序。
甚至可考慮舉辦課程講座、魚友聚會,穩定社群客源。
3. 結合社群、維護長期關係
Line或FB 社群:讓已購買客人互相交流心得,店家可不定期辦活動、分享新到貨魚種。
到府客製化服務:針對高端客戶或老手,收取專業顧問費,提供到府造景或水質測試。
4. 持續記錄累積資料,即使是新員工也能快速進入狀況
把成功應對新手、老手、比價客的案例歸納成「服務教案」,讓新人員也能迅速學習,不必每次都重踩同一個雷。久而久之,店內會形成一套靈活又科學的銷售服務模式。
結語
春天來臨,水族生意也陸續增溫。面對初學者、老手、價格敏感族的不同需求,若仍是「憑老闆經驗」支撐全場,一旦人力不足或狀況出現就會顯得狼狽。
想在這波市場重新站穩,水族館更需要建立服務流程、分眾溝通,也應適度的篩選客人來提高成交率。同時,善用客戶關係管理(CRM)的資料建置,才能有方向的做出多樣化的後續追蹤,並用資料來優化客訴、售後跟進,才能將「賣魚」升級成真正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希望本文能幫助各位水族從業者與正在考慮入行的朋友,加深對「水族業也是零售服務業」的認知。唯有思維升級,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久立足,讓你的店脫穎而出,陪伴越來越多的愛魚人實現養魚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