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魚卵孵化率和育成率的小技巧梧桐03/28/2023日常觀察照護 最近除了魚病,也是繁殖季,一大堆的魚都在這段時間報喜,光從諮詢的朋友就可以看得出來,七彩、短鯛、燈魚、鼠魚等,什麼都有。 在小弟這邊也是差不多狀態,非常多的魚種繁殖,除了綠森林狗頭 P. palustris 的第二年繁殖順產(圖1)、再來就是很久沒有單獨名義進口,混在綠森林狗頭裡面去年看到,現場就挑2公2母回家,說是撿到也不爲過的珍珠狗頭 P. turgidus 也繁殖成功(圖2)。 圖1. 綠森林狗頭2023第1胎 圖2. 較少見、相對神經質的珍珠狗頭繁殖成功 而最驚喜的是至少10年沒有在台灣見到,這次由聯盟夥伴 隱居漁人 所引進的紅斑馬娃娃 C. salivator 從抓來後調理體質一陣子後,也順利的繁殖成功(圖3),看到公魚出現醒目的婚姻色(圖4)還有繁殖行為時,真的非常開心,因為年輕時入手雖然也收到蛋,卻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魚苗損失,就…忘記正在換水,結果被人一揪就跑去吃宵夜,忘記補水…回家全部死光(;´༎ຶД༎ຶ`)。 圖3. 22度、發育24小時的紅斑馬娃娃受精卵 圖4. 紅黑胭脂色的紅斑馬娃娃雄魚婚姻色 雖然說繁殖成功,但是Pao屬河魨照顧難度真的低很多,會由公魚照顧蛋蛋的種類就是帶起來輕鬆很多,至於和巧克力娃娃同屬龍脊魨屬的紅斑馬娃娃就讓人非常無言,因為也是走灑滿地+邊生邊吃的路線,要收蛋必須得和魚拼手速。 而收完受精卵後,又需要花時間孵化照顧,因為視溫度而定,河魨大多都是需要4-7天才能孵化的魚種,懶散如我絕對不會額外升溫,都讓他自然發展,但是要用這樣的方式人工孵化,就必須得要注意在發育期間,特別是發眼階段前必須要注意水流、防黴菌的藥物(一般使用亞甲藍)等。 目前為止的操作都還是大家普遍的認知,但是這些資訊都仍停留在文字和概念,許多操作的細節也沒有被描述,這些細節對於水產養殖相關科系出身的人以及老玩家之間來說會很熟悉,但是對於很多投入繁養殖操作,非相關背景出身、或是經驗尚淺的朋友們來說,這就會很陌生了。 因此有非常多的繁養殖操作諮詢都是前來詢問操作的細節與觀念,觀念一回事,但是操作方面,普遍都有一個細節沒有注意到,那就是…打氣石的存在。不分海內外,只要目標是繁養殖,幾乎所有人工孵化操作遭遇瓶頸、不分魚種孵化率與存活率都卡在3-5成的朋友們,都會忽略打氣石這件事。 事實上,人工孵化操作時,因為水體非常小,加上魚卵在發眼之前非常脆弱,因此在孵化時採取的策略應該是要放在「極度的減少水中總菌量」這件事上,因為總菌量多,自然在卵發育時就會輕易的在過程中把卵也當成是環境中的有機物一併給解決掉了。 在這時,若把打氣石放在其中,即使有藥物的存在,因為材質與結構的關係很容易就會卡上各式各樣的污垢、毒素等,那麼在孵卵期間只有3-5L不到的水量中,這個打氣石就會變成污染的中心,在這樣的狀況下不論怎麼操作下藥,由於有機物會吸附藥物、吸附後毒素又會累積在其中,因此難以精準地達到藥物的有效劑量之外,在魚苗出蛋後很可能就會讓毒素刺激到魚苗,因此光是一顆打氣石存在於其中,不管怎麼處理都仍然是高機率會發生問題。畢竟在孵化和初期育苗期間,都是要注意污染,那麽我們何必讓自己的操作增加這麼多風險呢? 此外,有很多人會提到說,要提供氧氣給魚卵,但其實在發眼前,魚卵他並不需要過多的氧氣,而且因為水體小,直接放下打氣管讓水稍微滾動,一秒約5-6顆的氣泡即可讓氧氣足夠,同時也能讓水體能夠溫和、適中的流動,讓藥物可以在水中被均勻化,也能確保水中各個角度的細菌、原蟲們都有持續被藥物抑制住(圖5, 6)。 圖5. 紅斑馬娃娃人工孵化(1L水量),不需打氣石 圖6. 魚苗的少量培育也不需打氣石,以免增加管理困擾 若能夠注意這個細節,光是拿掉打氣石這個動作,就可以省下非常多管理上的麻煩,也會有更高的孵化率和魚苗存活率。以海外和台灣前來諮詢的飼主回饋來看,光是拿掉打氣石,不僅管理難度降低,存活率也提升了2-3倍之多,建議各位魚友們不妨試試。我也一直堅持要將操作簡單化,畢竟飼養觀賞魚隊大部分人來說是休閒事,不是來折磨自己的,因此若能用簡單的方式享受成就感,才能讓飼主有更多的時間去欣賞魚的行為和姿態。不過若育成率太高,也許煩惱的事情是會換成魚缸不夠吧(笑)(圖7)。 圖7. 發情產生鬥爭的塔耶尼亞塔原鬥 Betta taeniata 及隔壁缸準備生今年第二批卵的綠森林狗頭 標籤# 操作# 繁殖# 育苗 梧桐 梧桐本人 上一 文章 養魚養到出事了?建立幾個養魚好觀念!出事自己來抓錯! 下一 文章 常見餌料魚處理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