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一路追隨我們,從品牌行銷、產品行銷、活動企劃、市場公關、市場調研、數位行銷,一直到業務溝通的範疇介紹,不論是聽Podcast 還是觀看文章,你都已經踏上了完整的行銷七大技能樹探索之路。
但今天,我們不再講技能,而是要談人格。因為真正能領導市場、帶動團隊、創造效益的行銷人,靠的從來不是工具,而是思維架構與策略整合力,而當你具備這程度的整合能力時,相信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乃至於人格特質都會有所不同。
策略人格是什麼?為什麼你不能只是會「做事」的人?
很多剛入行的行銷人,習慣把自己定義為「工具操作者」:
比方說...我是文案人、會寫貼文…;我是廣告人、會跑素材;我是社群小編、會寫梗圖...等。
這些都沒有錯,但你要記住一件事:
工具會被替代、平台會退潮、演算法會改版,但思維格局絕對不會過時。
所謂具備「策略思維人格」的行銷人,不是一定要當主管或高階經理,而是你具備幾項核心能力:
1. 看懂整體局勢、思考商業目標
2. 串連跨部門需求與資源
3. 主動提出能落地的整合方案
4. 引導團隊行動、收攏共識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能從專業人才,進化為可領導、可輸出的行銷核心人物。
七大技能樹整合總回顧:你不只是用工具,而是打造武裝屬於自己的獨特人格特質!
以下是我們過去個別介紹過,也是行銷人的你該掌握起來的七大技能領域,以及它們在「策略思維人格」養成中,這七大技能領域落地實戰時所處的戰略位置:
1. 品牌行銷:定位你存在的價值
不是設計Logo或寫Slogan,而是你能否明確傳達「我們為什麼存在?誰在意我們?」
2. 產品行銷:看懂市場與需求的對接點
清楚每個產品對「誰有用?解決什麼?」並懂得包裝功能,設計溝通橋樑。
3. 活動企劃:讓市場「動起來」的節奏設計
你不只是辦活動,而是掌握時機、熱度、參與感,創造行動的誘因。
4. 數位行銷:你會放大,而不只是放送
掌握SEO、廣告、自動化、數據優化等能力,讓資訊不只是發布,而是成效翻倍。
5. 市場調研:不是看感覺,是看數據
真正的策略者,從來不靠直覺開槍,而是用洞察開戰。
6. 公關傳播:會說,也要能說服
懂得設計對外說法,管理品牌形象、建立信任,是流量變現的信任籌碼。
7. 業務溝通:你能內部整合,也能對外結盟
不只是做溝通橋樑,更是提案、協商、整合跨部門甚至跨企業合作的推手。
為什麼整合重要?因為「見樹不見林」的人,永遠只能卡在執行層
太多人專精於某個領域,卻永遠升不上策略層,原因是他們只會看到「一項任務」而不是整個「戰略架構」。
你要問自己:
我能不能設計出一個從品牌、產品、活動到數位執行的完整路徑?
我是否能根據一場調研或市場變化,調整多部門的任務安排?
我能不能讓有限資源創造更多維的立體效益?
這些都是策略思維特質者該具備的核心能力。而一個策略思維特質者在日常運作商務實戰時,他不見得是最會做事的人,而是最會讓「大家一起做對的事」的人。
如何培養策略思維?三個實用的練功切入點!
1. 「下一層」提問法(養成思維導航力)
當工作任務來了,不只是問「怎麼做」,而是往下追問:「為什麼做?做了幹嘛?會影響什麼?能否更好?」
這樣的思考方式和提問,會讓你從執行者變成設計者。當然,記得在提問時要和緩一點、修辭要友善尊重些,否則可能只會被認為是在挑戰主管或客戶喔!
2. 畫出你的「策略地圖」
把你經手的流程用簡單流程圖、卡片筆記法等,標出資源與關鍵人。久而久之,你會看出你過往執行上的盲點、斷點,這時要主動採取行動,補上這些漏洞、主動溝通,這就是整合力的養成。
3. 開始「輸出」而不只是「吸收」
太多人停留在聽課、抄筆記、頂多落實了輸入和鞏固知識與資訊,但沒有輸出、化為行動時,一切都是枉然!因此,請你開始試著講給別人聽、寫成一篇文、帶一個人做一次、親自落地操作專案等。
畢竟策略思維人格的養成,是實戰中打出來的,不是單純學學就會的,是真的必須要努力練出來才能形塑而成的東西。
真正能整合資源的人,永遠不會被淘汰
最後,包含我們七大技能樹養成介紹以及這篇收攏話題的文章,送給所有正在成為策略型行銷人、產品經理、創業者、顧問、品牌負責人的你。
也希望大家能明白:你不是要當一人之軍,而是要養出一種人格特質,要能讓大家想跟你一起幹大事、願意聽你提案、相信你能帶隊成功。
這才是真正的策略思維人格的體現,也是行銷七大技能樹都精通後的最終進化形態!職涯發展和個人成長的路,是一條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希望筆者微薄的經驗與淺見、都能幫助到所有正在路上努力的讀者朋友們。